1. 服务电话:0898-66751954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查看详情

海南出版印刷机构见证红色文献在沪诞生

来源: 海口印刷_海南印刷_商务印刷公司_专业彩色印刷_海南海口印刷直接厂家  日期:2023-03-08 10:25:15  点击:614  属于:行业动态

海南印刷厂:20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形成了以红色文献编辑印刷出版机构为核心的建党活动区域。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考证散见于历史文献中的地点信息,绘制了“中共上海建党革命遗址分布图”。该图收录了五四运动至中共二大召开期间的56处中共建党革命遗址,其中有18处编辑印刷出版机构。可以说,上海是中共红色文献最初的诞生地。

 

  红色文献出版发行的“三驾马车”

 

  提到上海最早的红色文献出版发行机构,要从1920年的法租界外滩讲起。成立于1920年8月的中共发起组高度重视开辟理论宣传阵地。当年9月起,《新青年》杂志脱离群益书社自行出版。在靠近法租界外滩的公馆马路279号,中共发起组的第一个出版发行机构《新青年》月刊发行社承担了中共发起组编辑策划的《新青年》《劳动界》《上海伙友》等刊物的出版发行。黄浦江畔迎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强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出版马列主义相关著作成为宣传工作的中心。在成为中共二大会址之前,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已是人民出版社所在地。据统计,从1921年9月创建到1922年11月,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15种新书,包括“马克思全书”3种、“列宁全书”4种、“康民尼斯特(即共产主义)丛书”4种,以及《李卜克内西纪念》《两个工人谈话》《太平洋会议与吾人之态度》《俄国革命纪实》4种,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出版社。

 

  1923年11月,为加强党的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集出版、印刷、发行于一体的上海书店,位于民国路振业里11号。书店创立后秘密发行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反帝国主义运动》《平民千字课》等20多种新书,还负责销售已被封闭的《新青年》社所有存书。之后近三年,上海书店延续并壮大了《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的红色出版发行事业。

 

  事实上,红色文献的编辑出版发行也见证了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斗争历程。1922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在老西门肇浜路兰发里3号创刊。这份被誉为黑暗中国的“一线曙光”、苦难同胞的“思想向导”的报纸,一度发行2万多份。截至1927年停刊,《向导》在上海的编辑出版发行机构经历了从临近上海书店的老城厢,到闸北和公共租界北区越界筑路地区的多次搬迁,上海出版发行中心所在的福州路一带也留下其身影。可以说,《向导》见证了上海红色文献的诞生足迹。

 

  隐蔽“地下”的红色印刷机器

 

  红色文献需要依靠印刷才能产生广泛影响。五卅运动爆发后,党的宣传品需求量快速增长,以往依靠商业机构的方法行不通了,中共中央决定创办自己的印刷机构。

 

  1925年6月,中共中央在上海的第一个秘密印刷厂,即国华印刷所(又名“崇文堂印务局”)成立,位于闸北香山路香兴里,主要承印《向导》《中国青年》及全国总工会的一些宣传品。同年9月,交通员在运送党内文件清样途中遭巡捕搜身。为避免暴露,印刷所随即关闭。其后,青云路桥堍的印刷所也暴露了。考虑到印刷所在闸北已不安全,党把印刷所的选址安置回租界内。

 

  1926年与1927年之交,公共租界新闸路东西两头的鸿祥里和西斯文里,分别隐蔽着中共的两处印刷所——中兴印刷所和文明印务局。前者一般只印刷在上海发行的书籍,后者则排印党的内部文件和遭到公开查禁的书籍。不久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党在上海的许多机构岌岌可危,印刷所也不例外。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集成印刷公司在北西藏路瑞和里成立;福兴印刷公司在北四川路开办;专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红旗日报》的福明印刷所开办……上海的印刷机构依然通过印刷书籍、报纸、传单,向全国传递革命思想。

 

  1931年,毛泽民受中央委派再次回到上海负责秘密印刷事业。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秘密印刷厂改为排字、印刷、装订分开的方式进行印刷,这样既保障印刷机构不会“全军覆没”,又能通过专业分工提高效率。从地点来看,这一时期所有的秘密印刷所或排字厂等,或位于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一带的工厂区,或位于商铺掩护的公共租界西区。如位于齐物浦路元兴里的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前面是工厂,机器轰鸣声可以掩盖印刷机器的声音;后面和东面是稻田和行人极少的空地;西面是用以掩护的绸布庄。同年4月,由于顾顺章叛变,秘密印刷厂转移到梅白克路一幢新建红砖三层公寓内。这家以烟纸店为掩护的印刷厂,不仅出版《红旗周报》《布尔塞维克》《实话》《党的建设》等刊物,同时翻印苏区来的文件、文章和宣传形势、罢工斗争的传单,为中共中央的宣传事业添砖加瓦。

  让红色文献在城市中熠熠生辉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33年临时中央政治局撤离,作为中共中央12年驻地的上海,是红色文献编辑印刷出版的起点。上海的红色文献编印机构,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经过物质技术加工转变为印刷产品,传递给社会大众,传播至中国各地,推动了红色革命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回顾峥嵘岁月的重要文本。而中共出版印刷人与时俱进、顽强不屈、舍生忘死的红色精神,也为人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今天,红色文献依然在上海城市空间闪耀着独特光芒,不少红色文献诞生地已被列入保护和纪念名单。有扩建为革命纪念单位的,如位于愚园路1376弄34号的《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这栋假三层砖木结构的新式里弄住宅于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0月24日,在旧址上建立的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开馆。

 

  有旧址尚存、已立牌保护的,如位于新昌路99号的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旧址。这幢坐西朝东、砖混结构的三层沿街公寓式建筑于2001年被黄浦区政府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然,也有虽立牌保护但旧址不存的,如原位于人民路1025号的上海书店旧址。1959年上海书店旧址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因市政动迁,旧址被拆,仅留碑纪念。

 

  随着红色文献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红色文献诞生地被发现。这些红色文化遗产共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的光辉历程,是开展党史教育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