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因盗走的敦煌文书中,就有一件珍贵的《金刚经》刻本,这件刻本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份的雕版印刷品,日期为“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其中的“咸通九年”就是公元868年。
868年的《金刚经》刻本
这份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份的雕版印刷品,目前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也就是说,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但是呢,目前人们发现的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份的雕版印刷品却不在中国,而是在英国,正因为如此,所以,早在1930年,陈寅恪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一文中即指出:“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中国人在敦煌学领域自强不息,不懈努力。
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之一,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把纸当作书写材料了,只不过当时的纸还没有普及开来,东汉时期,蔡伦又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
纸张被发明以后,其实,书籍还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写本时代,一个是刻本时代,中国人虽然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是,直到北宋时期,印刷术才普及开来,书籍生产的主要方式才改为刻本,而以前的书籍,主要依靠手写,称之为“写本”。
北宋时期,由于刻本取代了写本,所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写本基本都已经散佚了,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传世的写本文献,当然,在日本可能会看到北宋以前的传世写本。
日本平安时代的写本文献《日本书纪》
我国甘肃省的敦煌市,位于温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干燥少雨,在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下,文物不易腐烂,有利于保存,元朝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敦煌不再如以前那么繁华了,沉寂之后的敦煌反而更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所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文书在洞窟之中被封存了长达近千年的时间而保存完好,敦煌长城烽燧之下的汉简、纸本信札也得以在风沙之中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1900年至1931年,英国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斯坦因,先后四次来到我国的新疆和甘肃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1907年,斯坦因得知王道士在敦煌藏经洞内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写本之后,即来到敦煌莫高窟进行考察,当他来到敦煌之后,发现王道士正在外面化缘,于是,他一面耐心地等待王道士的到来,一面还不忘盗掘位于敦煌西北部汉代长城烽燧之下的汉简,在等待王道士回到莫高窟之前,他已经在长城的烽燧之下,获得了大批的汉简。
王道士回来以后,他用《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故事来比附此次“考察”行动,他跟王道士说要把藏经洞里的经书传到英国,王道士居然相信了斯坦因的花言巧语,以为他是英国的“唐僧”,遂决定让斯坦因去藏经洞内挑选经书,后来,斯坦因从藏经洞内搬出了29箱文物,带到了英国,临走之前,只付给了王道士200两银子。
1907年,敦煌藏经洞的部分文书